2025年8月24日至9月7日,为期两周的2025“汉语桥”中文+影视配音主题夏令营顺利举办。本次夏令营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22名获奖选手,他们以声为桥,共赴文化之约,先后走进北京、邯郸、天津三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文化探访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对中文语言艺术的理解,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次夏令营以配音为纽带,为中文学习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助力推动跨文化理解与沟通。
溯源文化根脉,初探配音魅力
夏令营首站来到北京,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为营员们开启了文化与艺术的探索之旅。8月26日,营员们前往长城,感受这一世界奇迹的雄伟壮阔,在历史遗迹中体会中华文明的坚韧与厚重。随后,营员们参访了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与交流中心,了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脉络与语言规范体系,为配音实践中的语言准确性打下基础。傍晚,大家走进南锣鼓巷,在充满市井气息的胡同中,感受鲜活的日常语言表达,体会口语交流中的节奏与韵律。
8月27日,营员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从丰富的馆藏文物中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为影视配音中历史场景的情感把握积累素材。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参访则聚焦行业发展,营员们了解了影视配音艺术随技术进步的演变历程,拓宽了专业视野。
    
参观游览居庸关长城、语言合作与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馆
沉浸古韵风情,锤炼配音技艺
8月28日,营员们乘高铁抵达邯郸,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地方特色的城市,为夏令营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养分。当日,夏令营启动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邯郸段行程正式开启。启动仪式上,营员们展示了自己的配音作品。启动仪式后,首场配音训练随即展开。营员们在专业指导下,结合地方语言特色,探索语音语调与角色塑造的关联。邯郸博物馆的历史文物与典故,为营员们提供了历史场景配音的鲜活素材,助力他们探索如何用声音赋予历史人物生命力。
非遗与生活体验成为配音学习的独特助力。在太极拳体验中,肢体与呼吸的协调让营员们领悟到节奏把控与气息控制的共通性,提升声音表现力;磁州窑绘画的笔触节奏,与配音中语言起伏形成呼应,深化了对“艺术韵律”的理解;夜游大名府的古城风情与大名小磨香油制作的生活细节,让营员们关注到历史场景的氛围感与生活环境音的重要性,为配音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感官素材。邯郸之行,让营员们在古韵与生活的交融中,实现了配音技艺从“形”到“神”的提升。
 
参观游览邯郸广府杨露禅故居、磁州窑、大名府等地
天津行程聚焦专业提升与文化沉浸,通过多元场景与系统课程,为夏令营画上圆满句号。营员们在文化探访中丰富表达素材,天津古文化街的民俗风情为生活化配音积累了方言与口语素材;相声赏析让他们领略语言节奏艺术,启发配音中的台词张力处理;海河夜游则让营员们在城市风光中感受地域韵味,为语言表达增添场景质感。
系列专业实践课程进一步夯实能力。京剧脸谱绘画从色彩象征切入,引导营员们关联“声音色彩”与角色塑造;中国电影赏析与汉语语音正音课程,强化了跨文化配音的理解与语言基础;中文配音技巧讲座系统梳理发声要点,助力营员们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皮影手工体验则让大家在传统艺术中体会“形与声”的配合,深化对艺术共通性的认知。天津之行,通过专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帮助营员们提升配音综合能力。结营仪式上,营员们分享了跨城市探索的收获,纷纷表示此次夏令营不仅提升了配音技艺,更在文化浸润中读懂了中文背后的深厚内涵。
 
参观游览天津博物馆、机械学院、古文化街、意式风情街、动物园等地
 
夜游海河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我们不仅学到了配音技巧,更在行走中读懂了中文背后的文化内涵。”营员们表示,从北京的历史回声到邯郸的古韵风情,再到天津的多元融合,每座城市都为营员们打开了理解中国的新窗口,而配音则成为连接语言与文化的纽带,让抽象的文字与鲜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共鸣。
2025“汉语桥”中文+影视配音主题夏令营的顺利举办,为获奖营员们提供了一次深度体验中文魅力的机会。通过14天的行程,营员们在文化探访中积累素材,在专业实践中锤炼技艺,在交流互动中增进理解。
未来,“汉语桥”将继续搭建更多跨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通过语言艺术走进中国、了解中国,以青春之声传递文明互鉴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