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与院系

学部与院系

当前位置:首页>学部与院系

分子+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1-11-27      来源:

1.学院简介

 愿景使命

为了促进化学化工学科的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天津大学在“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总体学科布局下,于2019年1月12日挂牌成立分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任创院院长。研究院围绕“新化学、新化工、新产业”的发展战略,从全新的科学思想出发,从全新的角度来研究新物质生成,调控化学反应新途径,以化学为中心学科,开创新型分子+路径,推动化学化工学科融合与发展,促进化工基础理论及相关工艺设备创新升级,实现科学的源头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 领军人物

姚建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英国皇家化学会和国际纳米制造学会会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顾问。长期从事新型化学功能材料的基础和应用探索研究,在低维材料、精准催化剂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迄今在Nature,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等国际化学和材料界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0余篇,担任《CCS Chemistry》主编。曾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1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 学术支撑

分子+研究院坐落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第11教学楼建筑面积9332平米围绕搭建高时空分辨原位表征平台为目标,研究院已初步建成以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调谐飞秒激光系统为代表的高端仪器平台,配备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400 M核磁共振波谱仪、高分辨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为化学、化工、材料、生物、药学、电子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师资力量

研究院现已建成一支由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国际化、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人,中级职称16人(含博士后7人)。近年来,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人,省部级人才2人,占师资队伍的42%。具有海外留学背景22人,其中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7人外籍教师3名,占师资队伍的65%。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7人,占师资队伍的82%。专任教师中,4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8人担任28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3.人才培养 

研究院已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能源化工3个专业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理学或工学学位。现有在校生164,其中博士生57名,硕士生107名。硕士生导师18位,博士生导师17位。开设全英文课程2门和新工科课程2门,在建全英文课程2门研究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成果展示中表现优异先后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天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竞赛或评比中获得多项国家级、市级校级奖励

  

全英文课程信息:

 

序号

层次

课程中文名

课程英文名

1

研究生

应用显微技术

Applied Microscopy

2

研究生

共轭功能材料

Conjugated functional materials

3

研究生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化学

Transition-metal catalyzed 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4

研究生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4. 科学研究

研究院共承担科研项目30项,实到经费3045万。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防项目2项,技术开发项目3项,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项目1项。共发表第一单位高水平论文135篇,其中高被引论文8篇 27篇论文发表于AngewNature Communication、JACS、Advanced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顶级期刊上。

5.国际交流

研究院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依托院内外优质学术资源,积极推国际化建设与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深度融合。人才引育方面,共引进外籍教师4人占师资队伍的12%包括世界陶瓷学会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人,其中Yoshio Bando教授2019-2021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代表研究院出席YUCOMAT 2019世界顶级学术会议,提升了天津大学的国际影响在科研究方面,研究院积极推动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研究院教师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占比50%以上专家开展深入合作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由外籍教师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学术交流方面,研究院致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定期邀请来自耶鲁大学、莱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举办新化学、新化工分子+研究院国际学术前沿系列讲座、做客“北洋大讲堂”等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师生国际视野促进化学化工学科融合创新,助力学校国际化建设。

6.就业前景

研究院学生毕业去向主要分为继续深造和参加工作两个方向,2021年首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继续深造的学生中,多选择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参加工作的学生中,大部分进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康龙化成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化学、化工、能源相关行业领域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

学院网站:http://molecularplus.tju.edu.cn/